母猪二胎综合症的综合防控措施
近年来,母猪第二胎久不发情、屡配不上、产仔数较少的现象在中小规模或新建养猪场中屡见不鲜,这种症状俗称为母猪“二胎综合征”。母猪第二胎久不发情、屡配不上、产仔数较少怎么办?相对于疫情,母猪“二胎综合征”是一种母猪的亚健康状态,对猪场的损害往往是无形的,也容易被忽视,但母猪第二胎繁殖力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母猪的过早淘汰,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。
什么是母猪“二胎综合征”?
母猪进入第二轮生殖周期后,产活仔数比第一胎更少,一般比第一胎减少18%以上,如果母猪在断奶后的一周内不出现发情征兆,或是发情间隔时间较长,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母猪的分娩率,配种难度较大。初产母猪淘汰率增高,一般超过 15%,母猪使用年限缩短等情况。
母猪二胎综合征的发生原因
导致母猪二胎综合征的原因较多,包括营养、管理、疫病等,同时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也有很大关系!
1、生殖营养供给不足:
后备母猪培育期不使用专用后备种猪料,有的甚至使用肥猪料,导致维持母猪繁殖性能的生殖营养缺乏。
2、初配年龄过早,母猪自身发育不足:
后备母猪发情后急于配种,忽视了母猪的初配年龄、体重及膘情,配种年龄过早。后备母猪发情时虽其性已成熟,但尚未达到体成熟标准,生殖系统也没有完全成熟,容易形成难产等导致二胎症的出现。
3、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
饲料原料质量差,母猪长期采食霉菌毒素超标的饲料,导致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,损伤了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。
4、妊娠期营养供给不足
后备母猪配种后,其自身发育远未到达体成熟状态,因此必须获得充足养分,一方面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,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自身持续发育的需求,而妊娠期饲养管理方案不当,后备母猪本身的发育与胎儿的生长发育之间的平衡没有把握好,导致母猪二胎症。
5、哺乳期失重过大
初胎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低,胎儿吸奶能力强,供需间存在“剪刀差”,初产母猪的掉膘比经产母猪更严重。而母猪哺乳期营养供给方案失策,导致母猪哺乳期体重失重过多,体脂少,背膘薄,以至母猪断奶后不能及时发情。
6、围产期保健不当,母猪出现急性、隐性子宫内膜炎
母猪产前、产后一周是母猪应激最为强烈的阶段,抵抗力下降,生殖系统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,母猪出现子宫内膜炎,从而使母猪暂时或终身失去生殖能力。
四通畜牧资深技术分享:二胎母猪综合征的防控方案
一、加大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力度,选留合适的后备母猪作种用
1、要选择好的饲料原料、饲料,不得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养母猪,并且要针对我国饲料原料粮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实际情况,在饲料中添加霉利解1000克拌料1吨,净化各种霉菌毒素,保肝护肾,提高母猪繁殖力。
2、要使用合理的营养方案饲养后备母猪。
50-60公斤时使用后备母猪料中添加瑞力强和优维素,富含多种促繁殖营养成分和猪只必须的各种维生素、氨基酸和微量元素,促进母猪早发情,促进卵泡发育、成熟、增加排卵,降低返情率。
二、确定合适的初配年龄和体重:
坚决杜绝提前早配(配种过早),二元杂母猪的初配年龄应在8月龄左右、体重在130-140公斤时配种,纯种母猪年龄还可适当推迟。
三、做好母猪围产期保健:用母猪三宝给母猪做好保健!